HituxSearch
很多父母把自己看作是家庭中的权威,不容许孩子的不顺从

很多父母把自己看作是家庭中的权威,不容许孩子的不顺从

来源: 2021/1/15 18:01:45      点击:

很多时候,父母把自己看作是家庭中的权威,不容许孩子的不顺从。他们会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骂,责怪,或是否定。 深圳租父母小编分享。

他们可能会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更好,实际上可能更想满足自己的控制欲。或者是把孩子当成自己情绪宣泄的目标,毕竟孩子是最容易控制的。

有很多父母常见的行为,也许可以用爱为其正名。但当这些行为过度“升级”并变成常态,就极可能摧毁孩子。

①“你做得不够好”

有的父母总是会把“你做得不够好”放在嘴边,好像孩子永远都不够努力。

“你才考了98分,有什么骄傲的资本?”

“你赚的这么少,一定是你不够努力。”

“你又丢东西,是不是脑子不好使。”

常常听见身边的父母这样责怪孩子,他们看起来对孩子都是恨铁不成钢。但频繁的否定,却更像是在说:“你能力太差,不值得我的认可。

我有个朋友,也在父母长期的否定中成长。她考上研究生,父母嫌她拿不到奖学金。她的美术作品获了奖,父母嫌她没有能力靠这项技能赚钱。甚至最近,因为她一直没有男朋友,父母开始嫌她不孝。

类似父母这样的行为,就是通过打压孩子,让孩子自卑,最终达到控制的目的。


在她父母眼中,女儿越来越听话,也不得不更努力,来讨要父母的认可。但是她却深陷自我怀疑的深渊中。

长期的打压和否定,只会在孩子内心留下阴影。他们被催眠,并逐渐开始相信,不论自己怎么努力,都很糟糕。

②“我都是为你好”

还有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,“我都是为了你好”。当父母频繁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想法,更像是一种洗脑行为,让孩子背负上满满的愧疚感。

表面是“为你好”,实际上是父母通过孩子的内疚感从而控制孩子的行为,否定他们的想法,以满足自恋。

《小欢喜》中的母亲宋倩,就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她为了女儿辞掉了工作,照顾女儿,但也控制了她的生活。

最后,面对宋倩对女儿“为什么要去南大” 的逼问,女儿也终于崩溃大哭,“我不是非要去什么南大,我就是想要逃离你。


可见,这样的爱令人窒息,因为爱的本质是控制,是通过制造愧疚感来抬高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。

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太过沉重,看似承载着父母满满的期望,实际上却是一个禁锢内心的牢笼。

③“你对得起我吗?”

还有些父母,一旦孩子不顺自己的意,就会觉得孩子对不起自己的付出。他们会质问孩子,表现得像是自己是受害者。

比如:

“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,你为什么还是不争气?”

“你为什么不听话,怎么就不懂我的苦心呢?”

“你成绩那么差,对得起我为你花了这么多学费吗?”

实际上,他们和总是说“我都是为你好”一类的父母一样,想要唤起孩子的内疚感,来控制孩子满足自己的期望。只不过,他们的质问会更加刺耳,也更有杀伤力。

我朋友还在读小学的女儿有一次因为没有考好大哭,我安慰她说可以下次努力,但她却边哭边说:“我考得不好,对不起我爸妈。”


后来才知道,朋友和她老公每次孩子考不好都会责怪她,说自己花了多少钱送她读私立学校,但是她一点也不懂事。

这样的“苦情戏”,只会变成孩子无法面对的重担。于是孩子会假装听话,学会讨好,以减轻自己的内疚感。

但问题是,父母只关注了自己受伤的感受,将失望全部转嫁给了孩子,却无视孩子本身的脆弱。

3.

越是受过伤的,越容易受伤

对于那些从小在父母打压和否定中成长的孩子,他们更有可能在将来关系中保持PUA受害者的身份。

小的时候,如果孩子被父母包容,内心就有了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和成长。而当孩子被父母攻击,则会陷入对抗还是顺从这样的矛盾之中。


当然,一开始孩子没有足够的能力对抗,更容易选择顺从,于是父母的批评和否定会逐渐内化在孩子心中,让孩子不断深陷自我怀疑的泥潭。

正如心理学家苏珊·福沃德曾说的,小孩子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,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,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观念。

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努力却得不到父母的认可,他们会陷入习得性无助,也就是不再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够改变结果。

在之后的社会和亲密关系中,他们也会重复自我怀疑,敏感,讨好,失去对抗和改变的能量,无法忠于自己的感觉。

由此一来,当他们遇到其他的PUA施害者,他们反而会认为这是非常熟悉的模式,于是再次把自己变成了受害者。

又或者,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培养爱的能力,所以他们会像父母对待他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,最终成为PUA的施害者。

正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说的,只有体会过真正爱的滋养,才能分得清什么是爱什么是虐待。

没有被真正爱过的人,是很难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。

深圳租父母http://www.zuyanyuan.cn/M/